生物医学与基因工程探究课堂:
张铭教授开始上第一课。由深入浅出又准确系统地反映当代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和热点问题。并利用多年教学经验启发学生们思考,进而掌握创新思维方式。
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站起来发言。出乎张铭教授的预期,学生们的思路非常多,答案也非常赞。
其中,一个“不可能”任务是,在不查阅任何资料,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自己”想“出或者分析推理出一个细胞的体积到底有多大?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因研究所所长严教授讲授基因与遗传。学生们聚精会神,时不时和其他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包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平台,了解并掌握如何操作使用价值150万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价值70多万美元的质谱仪、价值40多万美元的二代基因测序仪等等。
骆亦奇博士在给大家做美国生物医药专业方向学习的分享。骆博士北大本科毕业后前往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前几年博士毕业后回国,是最年轻的千人专家。
讲授课,不仅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有更多其他导师在多年科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精炼出的教学方法。在帮助同学们在生命科学领域内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外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兴趣。
实验操作,则是在帮助学生掌握前沿实验技术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指定的若干个实验。
学生在无菌实验室拿起移液枪开启实验。在实验之前,学生首先要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移液枪。
这是个DNA的电泳池,里面的琼脂槽很细小,要把溶液准确地注射到里面十分困难,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都十分专注。
在教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了若干实验操作。成功观测到自己众多实验成果之一的大肠杆菌细胞图片。
学生的荧光蛋白实验结果。 每个人的结果相差十分明显。
每个学生的实验结果表达会不一样,这是因为实验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可能因为唾液和灰尘进入发生了不同的改变。这才正是科学实验的魅力所在,结果的不同差异激发学生去反思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能创造新的研发成果!
学生们完成3天高密集学习后,不仅收获了新的思维方式、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在内心种下了一颗科研种子。在拿着结业证书与导师合照那一刻起,他们也将开启新的科研!
据悉,在本次生物医学于基因工程探究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还获得了直接进入2018年国际遗传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思铺学术战队的机会。这些学生将在导师的指导下,晋级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顶尖赛事,走上世界舞台!
小型四旋翼无人机工程班:
孙老师从无人飞行器发展简史带领学生进入无人机的知识海洋,饶有趣味的解析了无人飞行器种类、应用领域和多旋翼飞行器发展趋势、多旋翼飞行控制系统安装调试、模拟器使用等等内容。
小组自述,小组代表做项目小结。学生们在倾听的过程中会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和其他组的进行对比,进而获得更多思考方向和新的启发。
刘老师在学生开始实验之前介绍相关专业知识、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安全的开启实验,并获得成功。
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无人机飞行演示。一个个都很表现得很专业的样子。
学生亲手开启电调焊接。此前没有实操经验的学生在指导下,很快就掌握了要领,成功的达到了任务标准!GOOD JOB。
飞行模拟器虚拟飞行技术练习。这个练习为后面进行真实的飞行奠定了基础。
电调校准。电子调速器负责使电机运行在飞控所请求的旋转速度。多数电调需要校准,这样它们才能知道飞控发出的最小与最大的PWM值。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要领。
5天的时间很短暂,学生们很快就迎来了真实试飞自己亲手制作的无人机的最后一天。快乐地操控着无人机,尽最大的努力让他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
回顾过去,5天的短短几十个小时里,学生们不仅收获了友谊,更为今后的研究学习奠定了真实基础。你说值不值?
思铺学术探究课堂特别注重思想方法的训练和培养,结合一定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的激情和能力,为培养具有国际前沿科学视野、了解某一领域最新的技术方法的未来创新领袖和行业领军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一天。快乐地操控着无人机,尽最大的努力让他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