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的空气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物质基础。一个成人平均每天要呼吸15m³空气,一旦呼吸了严重污染的空气,对健康的伤害是不容小觑的。据统计,全球每年有700万人因空气污染而死。
近期,漫天纷飞的柳絮,给很多人造成了困扰,尤其是敏感体质的人群备受干扰。柳絮吸入鼻腔后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打喷嚏,咳嗽,更有甚者会出现脸部红肿、奇痒无比的症状。
飞絮在飘扬的过程中还夹杂了汽车尾气、尘埃、花粉甚至致病菌,很容易引发传染病菌引发疾病,而对那些有哮喘病的患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清洁的空气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物质基础。柳絮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呼吸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但从化学性质上,它并不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在空气中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物质还要属 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人们已经发现PM2.5与很多疾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相关,它们包括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中国疾控中心2019年11月发布的第一期创刊周报刊登了疾控中心环境所施小明所长团队关于中国人群接触PM2.5与特定死因风险的分析论文,提供了PM2.5和特定疾病死亡的全国性数据。这项研究纳入了2013年至2018年共6年间监测的每日死亡病例,覆盖了中国130个县级地区共8102万人口。
研究期间共报告了241.1万例非意外原因,其中118.1万例和心脑血管基础疾病有关,占比最高,26.66万例和呼吸系统疾病有关。
研究发现,所有分析的10余种特定疾病死亡风险都与PM2.5浓度明显相关,其中关联最为强烈的是急性心梗(ER=0.21%, 95% CI:0.05-0.37,急性缺血性心脏病(ER=0.19%, 95% CI:0.04-0.35。其他和PM2.5浓度有明显相关的疾病还包括下呼吸道慢性疾病、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各类中风等。
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的研究探究了PM2.5短期暴露与214种疾病住院风险的关系。研究纳入了2000年至2012年95,277,169例65岁及以上人群的住院记录,并将入院就诊原因归类为214种疾病。
根据统计结果,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不少常见的住院原因和短时间暴露于PM 2.5也有关,如败血症、体液和电解质紊乱、肾衰竭、尿路感染、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等。由此可以看出,空气污染对身体的伤害几乎是全面性的。
而且随着 PM 2.5浓度的增加,这些疾病导致的住院风险也随之增加。短期暴露的 PM 2.5浓度每增加1 μg/m3,以上疾病相关的每年住院将增加5692例,住院天数增加32,314天,死亡增加634例,相当于每年增加1亿美金的住院医疗费用,因病情而损失65亿美金的经济价值。
发表在《BRAIN》的研究表明:生活在严重污染的环境中,记忆力下降更快,且会出现类似于阿尔茨海默症的脑萎缩,证明空气污染和神经系统疾病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998名年龄在73-87岁之间的妇女的数据,这些妇女相隔五年进行了两次脑部扫描。通过机器学习工具,根据与阿尔茨海默症模式的相似性对这些脑部扫描进行评分。
研究人员还收集了有关998名妇女的住处信息和这些地点的环境数据,以估计她们受到PM2.5污染的程度。结合所有这些信息,甚至在进行调整以考虑收入、教育、种族、地理区域、吸烟和其他因素的差异之后,研究人员可以看到严重的污染暴露与大脑变化和记忆力问题之间的关联。
如果你对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规划感兴趣,思铺学院·环境相关项目(短期营地、科研训练、微创课题等),带你从原理了解,看数据说话,让环境保护不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