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麦肯锡称,2014年至2019年年间,使用物联网技术的企业比例从13%上升至25%。
近年,物联网这个科技圈的词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所提及。它不仅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在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
它的用途广泛,在各个行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你可能经常在新闻媒体、广告宣传中听到的“智能城市”、“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停车”及“智能照明”等,这些都属于物联网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2019年物联网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数据表明,2019-2022年,物联网行业复合增长率为9%左右;预计到2022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预计到2022年,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将达70亿。
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是通过传感器、RFID 及芯片等感知设备,按照约定协议,连接物、人、系统和信息资源,实现对物理和虚拟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作出反应的智能服务系统。由于其概念中主要强调“联”,所以也有人预测,未来就是一个物联网时代,或者称为万物互联的时代。
要实现万物互联,首先需要实现物体或者环境状态的感知与识别,从而进行信息的采集与处理,这就是其架构中的感知层。
其次,物联网提供标准化、模块化的服务,对收集好的数据进行处理挖掘,从而进行连接管理、设备管理,为其实际应用打下平台基础。
再次,在应用层面,物联网基于感知层与平台层的支撑,进行智能硬件、软件及服务、系统集成应用等内容,为社会民生的实际应用,寻找可以落地的硬件、软件解决方案。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停车是个大问题。智能停车借助物联网传感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的停车问题。智能停车的工作原理:
✔ 传感器安装在停车位上,以监测停放的汽车;
✔ 测量数据由微控制器定期发送到云端;
✔ 移动应用程序使用云数据来识别空闲车位;
✔ 驾驶员查询移动应用程序,以确定目标位置附近的空闲停车位。
◼ 智能物流
物联网被视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浪潮。除了以上列举的这些应用,它还在更多的领域发光发热,与互联网有机结合,实现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人机交互与物联网工程科研训练营,将在高校导师的线上指导下,构建一个微型物联网智慧社区,掌握智能控制器、 环境传感器、电子执行器等完整系统的设计搭建,并进一步通过网络云(阿里云, EZIOT等)接收和处理数据,最后提交一篇文献综述或实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