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到今天,全世界依然笼罩在新冠病毒的阴影之下,超过3000万人被确诊感染,近100万人失去了生命。与此同时,更多“静默”的疾病也在不断扩展,比如阿尔茨海默病,60岁以上老人深受其害。
9月21日,被称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天就让我们来谈谈这个“痴呆症”。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至今未完全明确。
据统计,我国约有10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预计到2050年我国患者将达4000万人,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
最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可以通过睡眠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准确预估一个人的一生当中最有可能发生阿尔茨海默病的时间。睡眠质量欠佳的人在数年以后,大脑中会积累更多的β淀粉样蛋白,而这种蛋白正是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病理蛋白。研究结果发表于《细胞》杂志旗下的《Current Biology》。
研究人员对 70-80 岁左右的 32 名健康老年人进行睡眠评估,包括利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等分析深度睡眠的时间,比较睡眠时间与卧床时间来计算睡眠效率等。
随后进行了平均 4.2 年的随访研究,对其脑部平均进行了 2.6 次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扫描以检测β- 淀粉样蛋白(Aβ),从而判断与阿尔茨海默病发作及发展之间的关系。
尽管参与者们都没有发展出认知衰退等临床症状,但研究结果显示,前期睡眠评估中深度睡眠较少、睡眠更碎片化的参与者,此后几年时间里,大脑内β淀粉样蛋白的积累速度更快。
研究人员指出,这种有毒蛋白的更快积累,可能预示着阿尔茨海默病的悄然发生。
除 PET 扫描外,每次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会对参与者在特定实验室中 7-9 个小时的睡眠情况进行记录,从而量化其睡眠效率。
研究人员将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慢波活动(SWA)和睡眠效率与未来几年β- 淀粉样蛋白的积累速率建立了线性关系,并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来调整基线关联。
最终,研究人员通过 SWA 比例预测了人类未来患阿尔茨海默病开始的时间。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发现的特殊之处在于,睡眠不仅标志着β淀粉样蛋白积累的进程,而且本身就是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因素。根据这项研究,睡眠过程中的深度睡眠可能是干预认知的重要目标。
当然,除了寻找阿尔茨海默病形成的原因来预防之外,科研工作者也一直在进行其药物研发的工作。
当前,世界对于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方面细则的共识(如下图)。
最新的诊断标准加入了更多生物标志物的理解和应用,也提出了生物标志物(包括诊断和进展标志物)和认知与功能测量协同使用上的建议。
全球已获批准上市和正在审核中的AD药物及其针对的疾病阶段可以查看下图。
至今还没有任何一款改变疾病进程的新药获批,且2003年至今还没有创新药获批;同时,针对AD早期阶段的新药和疗法还是一块空白。
由此可知,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我们还有更多领域需要去开拓探索。在此之前,扎实的生物基础和创新能力将会成为科研突破的基石。
生物与制药工程高中生科研训练营,将从生物、制药工程两大角度出发,带给学生不一样的生物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能力。
化学工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过程工业生产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这些工业除了包括传统化工制造(如石油精炼,金属材料,塑料合成,食品加工和催化制造等),现代化工还囊括了生物工程,生物制药,以及相关的纳米技术。
其中生物制药是现代化工的一个重要方向,其通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 生物组织、细胞、器官、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 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进行药品的开发与制造。
同学们在完成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将使用各类先进分析仪器完成实验,获取关键数据,完成学术报告。
